部落格

部落格

北門老街

2023-08-19

現今謂為科技城的新竹市,人文薈萃,經濟繁榮,難以想像三百多年前,是一片荒涼,荊棘叢生,鹿兒馳騁,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明鄭時期臺灣北部發生「番亂」,始開啟新竹地區拓墾的契機。

坐落於新竹市武昌街上,原為日治時期之新竹公會堂。服務範圍涵括北臺灣九縣市(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縣、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及連江縣),致力推廣社區表演藝術、推動地方特色文創產業、辦理藝文展覽、鋪展藝術行銷網絡等。

靜思尪姿

2023-08-19

註:第二階段尪仔標彈射出去,關主計完分後,將尪仔標拿走,以免影響其他尪仔標的彈射。

劍心靜思

2023-08-19

註:1支劍玉挑戰用,其餘放置旁邊給每組組員練習使用。

新竹市美術館為日治時期建築,屬於當時歐洲的古典系建築風格之一,大門口的拱門採羅馬式的設計,外牆的紅磚、橫貫館體的兩道白色水平線和羅馬式的拱門設計並融合日式傳統屋瓦,為當時自由創新的設計。在日治時期,此館舍是作為新竹市役所使用,功能上類似今日的新竹市政府,2004年整修完畢之後規劃為美術館。

新竹都城隍廟於1748年完成。淡水廳治遲至1756年才完成。是台灣發展史上先建城隍廟再建政府治所唯一的例子。經推算,新竹都城隍廟在1747年農曆2月17日開始起造,次年(1748年)農曆8月16日落成,同年11月29日城隍爺安座。初期依例為縣城隍,顯佑伯。

結繩同心

2023-08-19

組別可派1-5位組員跳繩(直接至跳繩中央跳繩)

根據新竹縣誌記載,開墾竹塹第一人是來自福建泉州的王世傑。明永曆36年(1682),王氏隨同鄭克塽運送軍糧北上接濟雞籠、淡水的部隊,途經竹塹,見荒原平坦遼闊,溪流縱橫,適於開墾耕種,因此申請開墾竹塹,於康熙30年(1691),率子姪親族鄉民180餘人進入竹塹開墾。

總壇教育組

版權所有 2023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