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市警察局
新竹市警察局
新竹市警察局前身是「新竹警察署廳舍」,建於日治昭和10年(1935年),迄今已有87年歷史,原為2層樓建築,因空間不敷使用,民國71年增建為3樓,民國79年更名新竹市警察局,6月17日經文資審議後決議登錄,成為新竹市第30處歷史建築。
市府文化局指出,新竹警察署廳舍出自於畠山喜三郎之手,原為2層樓建築,後增建為3層,但也保留增建前的風格,一路見證新竹地區日治時期警察制度的演變史。
文化局表示,建物外觀與專賣局新竹支局類似,呈現圓弧立面,早期建築外牆,腰壁以上為二丁掛北投產黃褐色磁磚,是當時流行顏色。
另外,腰壁、窗台及雨庇則以洗石子裝修,後因中央通令警察機關統一識別,牆面改為紅色磁磚,搭配白色飾帶,才變成現在模樣,目前只剩拘留室中庭側外牆,還留有早期磁磚。
建築本身也在弧面入口處以布面磚,搭配水平突出的雨庇,室內樓梯間、拘留所有現代設計空間感,另拘留所採放射狀管理空間,具建築史保存價值,獲委員一致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
道場歷史
某個夏日清晨,老前人獨自一人在佛堂拜早香,當他獻上線香之後,線香竟然節節燒成段,使得香爐煙霧瀰漫,霎時,整間佛堂籠罩在密布的黑煙之中,久久不散,前人老當時似乎預警到將有不祥之事發生。果然,不久就有一位調查局的人前來敲門,要老前人隨他走一趟警察局。
四十二年,當時台灣正處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戒嚴時期,當局為防範滲透與分化,因此無論是藝文活動、思想言論,抑或是宗教信仰,都受到相當的限制,尤其對一貫道更是箝制更勝,利用輿論、媒體,醜化與打壓。在那時的局勢下,道務的開展實是舉步維艱。
那年夏日,老前人被帶走後,當時道親們不明原因的情形下,他們緊急連絡柳老前人避走外地,待事情明朗後再做計議。道親們四處奔走,找有力人士關說,然而誰知道,他們一到警局後,警務人員便告知說,"已經拘提到別處了",一時間道親們卻不知如何是好,其中楊鳳點傳師更是堅毅地前往各處尋找,舉凡新竹各處的警局、法院、相關單位甚至監獄,都有他奔走的足跡。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某處監獄見到老前人大德。那時的老前人衣衫單薄、面黃肌瘦,但他卻平靜凜然,交代楊鳳點傳師,告訴大家,好好修道,並交辦一些有關房產等事務的處分,一切所得皆留給道場使用。這份胸懷壯闊,凜然無私,為道捨身的情懷表露無遺。之後楊鳳點傳師除了盡快處裡老前人交代的事外,也準備了豐盛的素菜再次探望老前人,誰知,再度踏入監獄時,看守人員竟告知,"又被移監了"。然而,這一次再怎麼的奔走,卻沒再見到老前人。直到後來找到柳老前人商議對策後,委託陳劍秋軍官打聽下落,才知道,老前人已被移往警備總司令部。後來經過陳劍秋軍官,又找來張國祥醫官,共同作保,才讓老前人在同年的九月得以釋放,度過了這"百日煉獄之難"。